作为一个在医美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资历深整友,今天必须和姐妹们分享这个让我重获少女曲线的神奇体验!
35岁生完二胎后,我的胸部就像两个泄了气的皮球,不仅下垂得能当腰带系,外扩程度简直能在腋下夹住手机。
经过三个月做功课,终于锁定了韩国院长那套"风筝线提升术",没想到两个半小时就让我实现了"平地起高楼"的逆袭!
生娃前我可是妥妥的C杯小骄傲,哺乳期过后却变成了"南极仙翁同款"——乳晕位置都快垂到肚脐眼了!
医生用三维扫描仪给我分析:乳腺组织萎缩像融化的冰淇淋,皮肤弹性比橡皮筋还差,加上哺乳期悬韧带断裂,整个胸部就像塌方的土坡。
比较尴尬的是穿内衣时,总要上演"塞馒头"戏码,稍微运动就演变成"左右护法分头行动"。
院长拿着色笔在我胸前画线时,我差点以为要玩人体彩绘。
他创新的"GPS定位法"正确标出了12个关键锚点,说要像建造比萨斜塔矫正工程那样,把下垂组织重新悬挂在第四肋骨的"黄金承重墙"上。
比较妙的是切口设计,沿着乳晕画出的波浪线,后期改善好就能较好隐藏在色素沉着区。
麻醉前还听见护士在数器械:"悬吊线、人工韧带、组织剪..."醒来时已经戴着星空蓝塑身衣。
院长助理给我看术中视频,原来他先用内窥镜像考古学家似的清理了黏连的乳腺组织,再用比头发丝细的聚丙烯线编织成网状吊床。
比较绝的是那套"风筝线打结法",通过七个不同角度的线结,把胸部固定在胸大肌的"天然挂钩"上,术后即刻改善就像PS里的液化工具推出来似的。
本以为会疼得怀疑人生,结果第二天就能抱着手机追剧。第七天拆线时,原先向外逃亡的乳头已经乖乖回到"海拔高峰",比较惊喜的是侧面的副乳被院长顺手做成了自然弧线。
现在穿深V领不用再贴防走光胶带,健身时终于体验到了什么叫"稳稳的幸福"。三个月后去复诊,连超声提拉医生都夸这胸部力学结构能去参加建筑大奖赛!
现在洗澡时总忍不住对镜子敬礼——这对挺括的"小帐篷"完全看不出人工痕迹,乳晕切口早就和原生皮肤融为一体。要说比较得意的,是上周同学聚会时当年校草盯着我领口看的表情,比我新胸部的弧度还精彩!
姐妹们要是也在为下垂烦恼,真的可以考虑这套"建筑级胸部改造方案",毕竟地心引力对我们仙女可不该有约束力~
发布评论
发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