决定做韩国颧骨缩小术前,我几乎把能找到的资料都翻遍了,越查越明白:颧骨这东西就是面部的 “承重墙”,动骨前选对医生比什么都重要。
最开始只是觉得自己颧骨宽,显脸大又显老,想着做个手术就能变精致。可查资料时才发现,颧骨根本不是随便能切的骨头 —— 它不仅支撑着整个面中部轮廓,还是好多表情肌的附着点,周围缠满了密密麻麻的血管神经。
我对着解剖图研究了好久,光是看到那些交错的神经线就头皮发麻。手术得从口内开口,一层层把皮肤和肌肉剥开才能露出骨骼,要是医生下手没个准头,碰坏了神经,轻的话脸上会一直麻木,笑起来表情僵硬,严重的可能会面瘫、张嘴都费劲。这时候我才懂,为什么说颧骨手术是 “硬骨头” 项目。
知道手术风险后,我没敢急着定医院,前前后后跑了五家韩国的机构,每家面诊都像在 “考试”。
第一家面诊时,医生只扫了眼我的脸就说能做,连 CT 都没提要拍。我追问血管神经怎么避开,他含糊其辞说 “放心就行”,我当场就告辞了。后来遇到的一位老医生才让我踏实 —— 他一上来就开了 CT 单,说必须先测量骨骼厚度、血管位置,才能算清楚要去掉多少骨量。
有两家医院说能做术前模拟,还拿出 3D 模型演示结果。但我最认可的那位医生反而坦诚:“模拟只能看个大概,实际手术时骨骼的硬度、神经的细微位置都可能有偏差,最终还是得靠手上的经验。” 他边说边指着 CT 片上的标记,告诉我哪里是绝对不能碰的 “禁区”,哪里可以微调,那种熟稔的样子,让我悬着的心落了一半。
对比下来我发现,选医生真不能看宣传有多花哨。有的医生把模拟技术吹得天花乱坠,却答不上来 “颧骨内推时怎么保护表情肌”;而我最终定的这位医生,没说太多漂亮话,只拿出厚厚一本病例,里面全是和我类似的颧骨宽案例,连术后不同阶段的恢复状态都有记录。
他跟我讲,自己做颧骨手术这些年,最在意的就是 “剥离层次” 和 “截骨精度”,口内开口虽然隐蔽,但视野有限,每一步都得凭着手感和经验把控。聊到然后他说:“颧骨是承重墙,动得好是锦上添花,动不好就是毁了根基,我得对你的脸负责。”
现在我已经敲定了手术时间,想起最初查资料的忐忑,再到确定医生后的踏实,真心觉得选对人比什么都重要。毕竟动骨不是小事,找个懂骨骼、有经验的医生,才能让人放心把 “承重墙” 交出去。
发布评论
发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