佐藤美咲(化名)是一名东京上班族,自幼患重度特应性皮炎(过敏性皮肤炎),全身红斑、剧烈瘙痒,传统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仅短暂缓解。
2022年,她在东京某再生医学中心尝试干细胞治疗,成为日本首批临床受试者之一。
治疗记录:
术前评估:皮肤活检显示Th2细胞过度活化,经皮水分流失(TEWL)值高达35g/m²·h(正常值<10)。
治疗方案:自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(ADSCs)静脉注射+局部微注射,共4个疗程(每疗程间隔2周)。
疗效跟踪:
第8周:瘙痒评分(VAS)从8/10降至4/10,肘窝红斑面积减少40%。
第16周:TEWL降至22,初次停用口服免疫抑制剂。
第24周:复发间隔延长至2个月(此前每2周复发)。
干细胞治疗过敏性皮肤炎的核心机制包括:
免疫平衡:间充质干细胞(MSCs)分泌TGF-β、IL-10等抵抗炎症因子,抑制Th2/Th22细胞过度活化。
屏障修复: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增殖,提升丝聚蛋白(FLG)表达,增强皮肤屏障功能。
血管调节:减少真皮层血管异常增生,缓解炎症性水肿。
日本研究团队(如大阪大学、庆应义塾大学)通过动物实验发现,ADSCs移植可显著改善NC/Nga小鼠(特应性皮炎模型)的抓挠行为及皮损评分。
术前筛查(2-4周):
排除恶性瘤、活动性感染、自身免疫病。
检测血清IgE水平、过敏原特异性T细胞反应。
细胞制备(3-5周):
抽取腹部脂肪100-150ml,分离培养ADSCs(需通过GMP实验室认证)。
治疗实施:
静脉注射:每次输注1×10⁶ cells/kg,持续1小时。
局部注射:在红斑重度区域皮下注射5×10⁶ cells/cm²。
术后管理:
每周随访,记录湿疹面积与严峻程度指数(EASI)。
避免紫外线暴露,继续使用基础保湿剂。
费用:单疗程约80万-120万日元(含细胞培养),4疗程总费用超400万日元(约20万元RMB),全自费。
功效数据(参考日本临床试验):
短期(3个月):约60%患者EASI评分下降≥30%,瘙痒改善。
长期(1年):40%患者减少全身用药,但复发风险仍高于健康人群。
局限性:
对重度渗出型或感染并发症患者结果有限。
需长期维持治疗(每6个月追加1疗程)。
潜在风险:
局部反应:注射部位硬结、暂时色素沉着(发生率<5%)。
理论隐患:长期安心性数据不足(如致瘤性、免疫耐受打破)。
监管现状:
日本厚生劳动省将干细胞治疗归类为“再生医疗等提供计划”,需机构伦理会批准,但未被纳入。
部分诊所打着“干细胞美容”旗号提供治疗,存在过度宣传风险。
适合人群:
中重度特应性皮炎,传统治疗(如生物制剂)无效或不耐受。
经济条件允许,理解实验性疗法的风险。
替代方案:
一线治疗:外用他克莫司、口服JAK抑制剂(如阿布昔替尼)。
辅助疗法:窄谱UVB光疗、益生菌调节免疫。
赴日治疗注意事项:
选择通过日本再生医学认证的机构。
签署知情同意书前,要求查看细胞制备流程及过往病例数据。
日本研究正探索外泌体疗法(干细胞分泌囊泡)和基因编辑干细胞,以期提升疗效并降低风险。然而,科学家强调:干细胞治疗不应替代基础护理,而应作为“锦上添花”手段。
佐藤美咲的实例展示了干细胞治疗过敏性皮肤炎的潜力,但高昂费用与不确定性仍需患者谨慎权衡。在追求“从根部治疗”前,与医生充分沟通,制定个体化方案,或许是更稳妥的选择。
特别提示:国内患者若考虑赴日治疗,需提前询问国内皮肤科医师,避免延误病情或陷入医疗陷阱。
发布评论
发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