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者: 网友2025-04-24 15:04:56
头一次推开唐都医院三楼D区那扇玻璃门时,消毒水味混着暖融融的阳光扑面而来。
走廊墙上挂着的患者对比照片格外醒目——那些狰狞的瘢痕逐渐变得平整,烧伤后扭曲的关节重新舒展。
这里没有刻意渲染"治疗好奇迹",但每张照片右下角标注的日期,默默记录着医生和患者共同跋涉的时光。
大面积烧伤的"生命接力"
去年冬天接诊的煤气爆炸伤者让我印象深刻。患者全身65%深度烧伤伴吸入性损伤,科室团队在72小时内完成三次清创+VSD负压引流,后期采用自体皮移植结合异体皮覆盖技术。
主刀医生解释:"就像给土地播种,异体皮是临时大棚,自体皮才是真正生根的秧苗。"这种分阶段修复策略,让许多传统认为"保命都难"的患者获得了功能重建机会。
瘢痕疙瘩的"组合拳疗法"
常见于前胸、肩背的瘢痕疙瘩,传统手术复发率高达50%。科室创新的"手术切除+术后24小时内同位素敷贴"方案,通过β射线抑制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。
护士长展示的随访记录显示:接受该方案的217例患者,五年复发率仅4.3%。
一位舞蹈老师术后三年发来的演出视频里,曾经隆起如蜈蚣的肩部瘢痕已淡化成细线。
疼痛管理的"双保险"
换药室总备着卡通图案的镇痛泵,儿童患者可以自己按钮控制微量止痛药输注。
住院医师小张说:"我们科90%的患儿换药时不哭闹,不是他们特别勇敢,而是疼痛评估细化到了每一个操作步骤。"
功能改善的"持久战"
改善治疗师老李的抽屉里塞满各种矫形器模具,"每个烧伤患者的关节挛缩角度都是定制题"。
他带着患者用3D打印手套做抓握训练时,总念叨"现在疼是为了以后能自己端饭碗"。这种"功能优先"的理念,让很多患者到头来改善了基本劳动能力。
初诊准备:带齐既往治疗记录(尤其放疗史),瘢痕疙瘩患者建议拍下动态视频(展示增生程度)
特色门诊:每周三下午的"瘢痕综合治疗门诊"可一站式完成手术评估与同位素治疗规划
交通贴士:地铁1号线纺织城站A口出,沿新寺路步行8分钟即达。自驾患者注意:院内停车场7:30前就满位,对面购物中心停车更便利
有次夜班遇到个二十多岁的姑娘,她盯着自己植皮后仍显斑驳的手臂喃喃:"这双手再也不能戴玉镯了吧?"医师停下写病历的笔:"但能握方向盘啊,等你来复查时,教我女儿弹钢琴好不好?"这种不煽情却充满力量的对话,或许就是这家老牌科室历经三十余年仍被患者信赖的答案。
(门诊时间:周一至周五 8:00-12:00/14:00-17:30 急诊烧伤24小时接诊)
发布评论
发布